關於申請入學,給高中老師及同學們的建議

--

【於推甄申請入學,給高中老師及同學們的建議) 第1版】​

如題,給未來考生以及老師們一些建議。​

推甄分成書審以及面試兩大面向。​

一、書審:格式​

先說書審這塊。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所謂的學習歷程檔案,想要把大家走過的足跡盡量地標準化,所以大學這邊在審查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不同的項目。一開始推動當然會引起不小的焦慮,大學老師們其實也是需要時間來適應,不過,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確定的。​

我覺得高中老師們能夠幫助學生們的事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格式」(也可以說是排版)。​

最基本的格式包括:段落的左右對齊,選取適當的字型大小,適當的背景,以及適當使用標點符號(很重要的一點:我真的非常不喜歡各式各樣的強調,包括畫底線、粗體、換顏色)。​

這些是最基本的東西,但經歷審查過程就會發現問題滿大的​

(其實就算教到大三的必修課,對於同學們的報告,我也是整天都在講一樣的事……)​

格式沒什麼好特別解釋的,但大家要知道,基本的呈現會直接影響到閱讀者(也就是評審)的心情。​

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基本中的基本,但能做得好的考生意外地少。​

段落左右對齊這應該不用多說;​

字型大小的部份,我其實很意外很多人把書審資料當成「簡報檔」在做。​

或許可以用大一點的字或者照片來排列不同的活動,但該寫長篇段落的時候,字型就不能用太大(一般來說,用個14到16號字就很剛好了,太大的話反而是阻礙閱讀)。​

然後,背景不要用太花或者太過深色(事實上,以正式的審查資料來說,背景素一點反而是接受度愈高的)​

標點符號這個也是會直接影響到閱讀,如果考生們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那給評審的第一印象就會很不好。​

尤其如果是要推甄社會科學甚至是文史科系,書寫是重要的表達能力展現,標點符號則是最基本的功夫。​

(例:記得中文的標點符號都是「全形」;逗號與句號要會使用,要會斷句不要整篇都逗號)​

然後還有一個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強調」,包括畫底線、字型粗體、換顏色,這真的非常阻礙閱讀。​

用了這些強調的字型之後,評審在看的時候有很大的可能就會變成「只看」這些強調的部份,​

而最麻煩的是,考生們覺得的重點,其實很多時候不見得真的是重點。​

或許要強調一些事情是可以的,但是要適當使用,不要整篇有一大堆強調,那真的不如就不要強調,​

不然實在太傷害到閱讀的體驗。​

二、書審:內容​

除了最基本的格式之外,在內容的部份,身為評審其實最想要知道的除了考生們參加過什麼活動之外,最重要的是這些活動的經歷、過程,讓考生自己學習與成長了哪些部份。​

例如可以談到的事情包括,在這些活動或者學習的過程,有沒有遇到什麼挫折,有沒有學到什麼新的東西,或者是有什麼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東西。這些都比得獎或者成果還要重要。​

當然,很多時候並不是考生的問題,而是我們這個體制造成大家必須要以考試為導向、努力製造出類似的經歷、參加類似的活動之類的,但身為評審真的很希望能看到每個考生自己的經歷,如何能夠與想要考的系所做一些連結。​

其實已經有不少大學老師講過,在審查過程不會把重點放在學生們學過什麼、成續如何,重點是在這段路途中留下些什麼,是否可以導引到其他更多的學習。換句話說,參加過的活動,要能夠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個要點,同樣適用在面試當中。待會再舉些例子)​

三、面試:形式​

書審完後是面試。同樣先講一些外在形式的建議,再談講的內容(面試的內容部份有很多原則跟書審是一樣的)。​

面試的教戰守則應該已經很多人都講過了,我這邊只列出一些隨手記下的問題或建議。​

首先是坐姿的問題,在位子上坐定位、不要動來動去,這當然是很重要。​

然後回答的時候要盡量能夠很肯定、有自信,這也是很基本。​

可以緊張沒關係,但一定要對自己講的話有自信。​

不知道的事情就說不知道,沒關係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我當學生的時候,老師們也一直跟我強調的。​

很多時候,還不確定未來會怎麼發展的話,就回答「會繼續探索」之類的答案,其實也是可以的。​

重點是要很誠懇地談(不要一副被嚇到,或者很懊惱的樣子)​

其他還有一些可以幫助自己的事情,例如:頭髮不要遮到眼睛。讓評審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很重要的事。​

另外一定要提醒自己的是,思考的時候不要歪頭,更不要斜眼、或者露出無奈的表情。​

在面試的當下,這些小小的動作,基本上都看得一清二楚。​

*補充一點,關於服裝:穿著整齊乾淨即可,不用特別去買服裝。大熱天的,不用穿西裝外套也沒關係。然後很重要的是,不見得需要打領帶,如果打領帶打不好反而是反效果。​

再來談談「自介」,這應該是很基本一定要準備的東西,

而且每個人應該都會準備短版的跟長版的來講,現場才會知道可以自介多久。​

當然,如果要萬全一點的話,準備幾句英文自介,可以備不時之需。​

自介可以先準備,但要記得不要用背稿的方式呈現,即使是用背的,還是要有語調的起伏。​

四、面試:內容​

我認為最重要的建議是(包括書審及面試),要懂得善用舉例,尤其是自己的經歷與故事。​

像是很多人有做過小論文,但這些小論文如何連結到現在要考試的科系呢?這就是評審想要知道的事。​

在談到說自己對公共事務有興趣、常常看新聞的時候,如果能舉例來說你看了哪些新聞、最喜歡哪個記者、哪個新聞節目或者頻道,這也會讓講的內容變得更具體。​

另外,很多人的自介會說自己的個性如何如何,說真的,這些事情幾乎是不重要的​

(因為評審根本沒辦法辨別呀!我怎麼可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樂觀開朗、真的隨和好交友、真的很喜歡學習新事務?)​

你要能夠舉例來說明、然後把這些個性跟自己的學經歷做結合,才會有說服力。​

其實,我們都知道高中生對於大學科系在學的內容是一知半解的。不要說高中生了,很多大學生進來讀個一兩年,也還不見得能夠抓得到該科系的重心,所以不知道大學科系內容是正常的。但考生們要想辦法讓自己跟該科系做連結,而不是只有空泛地強調自己很喜歡學習新事務這類的。​

還有就是要提醒大家,社會科學的科系有很多類似之處,但隔行如隔山,連結最好不要亂用。例如報考政治系的同學,有好多人說將來要考律師、檢察官。這可能不是同學們的問題,因為我知道「法政」這樣的學群應該是教育部的分類(?),我自己在好多好多年前,也是同時報法律系和外交系。

但法律系跟政治系真的差超多,就算是想要走國考的路,法律系和政治系也是完全不同的取向,可以當興趣,但講到生涯志向的話,最好不要一起談。​

更進一步來說,我建議高中生們有機會的話可以瞭解一下「公務員」可以分成什麼類型(真的有超多類的喔)​

講說自己想要進政府部門服務的時候,如果可以稍微分一下大方向是什麼(例:是怎麼樣類型的政府部會),那肯定是會更具體的。講說自己想要當國會助理、民代助理這類答案的也是一樣,如果可以講出一些基本的領域之別,那就會更具體許多。​

最後要講兩件事。首先,我認為,各種考試或者比賽,一向都是七分靠實力、三分靠運氣。運氣跟實力是一樣重要,很多時候是要看緣份的。所以說,每個人就是盡可能把可以掌握的部份都掌握好。​

第二,我的老師總會跟我說,考完試之後、面試完之後,就不需要再多想那個時候的狀況了,好好準備下一個考試或該做的事才是關鍵。(所以,以上內容大概也不再適用今年的考生了,現在高二這屆明年再來)​

祝福各位同學們與老師們,都能順利完成各種挑戰!

--

--

Chen Fang-Yu 陳方隅

政治學的研究者、實踐者,菜市場政治學及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在東吳大學政治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