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長的期刊投稿旅程

我和維婷、Kay三個人合寫的文章,從2014年收完資料開始寫,到現在終於刊出來了:
Is Trading with China Different? Self-Interest, National Pride, and Trade Preferences.”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最早是在2014太陽花運動的時候,四月份我和維婷在芝加哥中西政治學會年會(MPSA)初次相遇,開始討論說要來用實驗法做研究。
我們想要測的是,與中國貿易真的有如此不同嗎?人們在考慮貿易協議的時候,會如何考量物質利益和國家安全的衝突?

那陣子真的很焦慮啊!
除了拚命寫社論之外,在維婷的提議下,幾個人開始準備開設「菜市場政治學」,然後也開始想辦法做一些關於社會運動、貿易之類主題的研究

我們效率滿快的,也很幸運獲得各自學校單位的經費補助
暑假找錢、收資料,年底就開始寫,然後開始參加研討會發表
被兩三個不同場合的評論人說我們的架構整理得很好
聽在研究者的耳中,帶來了很短暫的一些些成就感
但每個研究好像都是如此
獲得成就感的時間長短,比起挫折感那根本是完全不成比例

2016年開始投稿
我們最主要瞄準的是一篇I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政治學國關與國政經領域的頂級期刊之一)上面的一篇文章
認為應該有機會超越先前的研究成果
我們從AJPS(政治學前三大頂尖期刊)開始投,雖被拒了但審查意見還不錯
然而接下來的投稿過程非常不順利

有好幾次都是審查意見其實沒這麼負面
但主編還是拒稿了,連R&R都不給一下

而在這段期間,相關主題的文章開始一篇接一篇推出
我們剛投稿時還可以宣稱是最早用實驗法來做這個題目
後來就愈來愈常被質疑前面有人做過了

隨著審查意見愈收愈多,文章架構也一改再改
改到自己都不認識這篇文了
最後能投的地方愈來愈少,愈來愈專門

說到這個還是要抱怨一下
以台灣為case當做研究對象,在投稿上實在就是很吃虧。我們要用盡力氣證明如何generalize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另外的投稿經驗
我們用台灣為案例來寫作就被拒,但該期刊上面卻能夠刊出用其他歐洲老牌民主國家資料做出來的類似題目
這或許和台灣長期被邊緣化的國際地位是有關聯的

到後來我們這篇文章好像就只剩下東亞的元素可以強調
變成區域研究的專門
而且投到JEAS的時候,總算收到了R&R而且審查人就都接受了
但就在這個moment,主編跳出來給了一大堆意見
主編個人覺得我們就是專門講台灣
「台灣人看中國就是不一樣」所以無法一般化

我們決定,好,主編最大,主編說了算,我們不爭了,於是就全部照主編說的去改

但還是回應好幾點給主編
我們說:台灣人看與中國經貿,有如此理所當然嗎?我們是2014收的資料
*在2014太陽花之後,中國人認同(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比例持續上升
*「自經區」仍然是主要政黨的政見
*2018年地方選舉的震撼,主打與中國交流發大財的政治人物襲捲全台
*一直到2019年,台灣人面對「與中國交流時,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哪個重要」的問題,態度才終於逆轉,而且是第一次選擇國家安全的比例高於經濟發展
*長期來看,台灣對中國貿易一直非常依賴,超過40%出口到中國
如果說台灣人看中國就是不一樣,不可能讓這個40%的出口比重維持這麼久

我們認為,台灣到底有沒有把對中國貿易看做不一樣、在物質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之間怎麼選,還是要實證才會知道啊!

總之,這篇文章最後終於刊出來了。

前後一共被七個期刊審查,不包含被desk reject(沒送外審就被拒收)的那些(數不清了,不算了)
從投稿到刊出一共花了五年,太陽花之後都選了兩次總統了

中間我們還用了我們收來的data前半段(非實驗法的部份)去寫了另一篇不同主題的文章
2017 “Who Supports The Sunflower Movement? An Examination of Nationalist Sentiments.” With Wei-Ting Yen.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52(8): 1193–1212.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021909616645372

維婷從博士生到助理教授
我從博士生到候選人,到論文都口試完,這篇文章才好不容易conditional accpeted
然後到2021年初,終於刊出來在期刊的網站上

終於可以擺脫這篇鬼打牆的論文了…….
--------

話說回來,這篇文章在談些什麼呢?
2015年的三月和五月,我們把主要的研究內容寫成了兩篇菜市場政治學文章

為什麼「利大於弊」無法說服人民:關於自由貿易,人們所想的是…

實驗室裡的太陽花: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有何特殊之處?

C.C. by kent Chuang

學術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距實在太大了,至少從時間上來看,這個時間差是非常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像菜市場政治學這樣的平台是重要的。
很高興我們當時共同努力成立的平台(2014/5/20上線),一直到現在還在,而且追縱人數超過八萬人

只能說,繼續努力,每篇文章最後一定都能找到一個家(???)
(但是,評審們可不可以慈悲一點,主編們可不可以多給些R&R……)

--

--

Chen Fang-Yu 陳方隅

政治學的研究者、實踐者,菜市場政治學及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在東吳大學政治系服務。